全國統(tǒng)一學習專線 8:30-21:00
來源: 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海歸人才子女學校 編輯:佚名
在蘇州,人人都知道靈巖山。靈巖山位于蘇州木瀆,有"靈巖秀絕冠江南"的美譽。這里傳說是春秋時代吳王夫差“館娃宮”的舊址,是越國獻西施的地方。
這里也是經(jīng)典的登山路線——“靈白線”所經(jīng)之處,徒步愛好者流連忘返之地。這里也許也是蘇州“隨手扔垃圾”現(xiàn)象最為嚴重的景區(qū)之一。
至少在蘇州海歸子女學校11年級的學生們看來,零星散落的垃圾傷害了靈巖山的盛名,辜負了這座山的壯美。
10月底開始,這些學生開始一邊爬山,一邊撿垃圾。學生們把持續(xù)了幾個月的環(huán)保登山活動,拍成了視頻,希望能更多地喚起大家對這座山的保護與尊重。
知行合一,學以致用。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而這正是IBDP核心課程之一——CAS的要旨所在。
什么是CAS?
CAS(Creativity,Activity,Service)圍繞創(chuàng)造、行動和服務三個方面展開。
?創(chuàng)造——鼓勵學生進行探索和創(chuàng)造性思考,開展具有原創(chuàng)性或想象力的創(chuàng)作(如戲劇表演、音樂創(chuàng)作、創(chuàng)意寫作等)。
?行動——通過體育鍛煉培養(yǎng)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游泳、羽毛球、遠足等)。
?服務——參與社區(qū)的合作互惠以滿足真實的需求(如各類志愿者活動)。
這三類可以合并成一個大的項目,或任意兩個活動進行組合,在校內(nèi)或校外開展。
所謂“知行合一”,核心是在實踐中學習,并將反思貫穿于全程。
01、行動
每兩周一次的爬山撿垃圾行動,同學們持續(xù)了近一個學期的時間。在這座歷史悠久的山上,大家見到了各種奇奇怪怪的垃圾。
這其中的焦點,是煙頭,“有的還冒著熱氣……”
“當人們處于運動狀態(tài)時,肺會張開,因為需要更多的氧氣來進行呼吸。在爬山時吸煙會導致呼吸短促。” 活動組織者之一、11年級的周一同學在她的反思中寫道。
盡管如此,煙民們似乎非常熱衷于邊爬山,邊吸煙。
猜猜同學們一次能撿到多少煙頭?是的,近千個。
不過周一說:“不算很意外,因為我們在山門口就撿了100多個了。”
02、改變
靈巖山的垃圾問題應該由來已久。這從山上存在著不同批次的環(huán)保志愿者就能看出來。
“有時候可能剛剛有志愿者來過,所以垃圾就會少些。”
志愿者的現(xiàn)身說法,對過往的游客是鮮活的教材。有不少家長會借機教育孩子,也有孩子會主動參與其中。
能看到自己的行為對周圍人即時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同學們都感到很欣喜。改變正在無形中發(fā)生。
“不過還是不建議小孩子們也立即加入進來啦,要先做好防護。”周一說,“我們都有準備手套、鉗子,洗手液這些。”
如此“有備而來”,也受到一些路人的質(zhì)疑:“是不是在擺拍啊?”
“我們不會去理,做好自己就好。而且,大部分人對我們都是理解和支持的。”
03、反思
蘇州城區(qū)潔凈、美麗,你會覺得這是一座文明、高素質(zhì)的城市。為什么在靈巖山,是另一番感受?
為什么很多人在干凈的城區(qū)里做著良好市民,甚至踐行著垃圾分類,到了“以天為蓋地為廬”的大自然,卻開始放松對自我的約束,隨處丟棄手中的廢品?
同學們還發(fā)現(xiàn),比起很多地方,山上的垃圾桶數(shù)量明顯偏少,而且“形狀好奇怪”,高度偏低,容量偏小,還往外漏?
山上應該也有保潔人員,但是明顯人手不足。
同學們撿完垃圾,要送到哪里,也遇到了難題。“后門”有一個大的油漆桶垃圾桶,但是時而消失……
同學們嘗試聯(lián)絡管理方,但是貌似 “園子”和“林子”不歸一處管轄……
在挫敗中體會個體的無力感,重新振作與出發(fā),也是學習的一部分。
范同學在他的反思中說:
“在前兩次活動后,我們感到很沮喪。我們的力量太弱小,如同杯水車薪……然而,最后我們進行審思,重新確認了我們的目標。我們做了什么,并不會對這座山產(chǎn)生什么影響……但我們的行為本身就有它的意義。只要越來越多的人看到我們在做什么,我們的精神就可以傳承,我們的社會就可以得到改善。”
04、未完待續(xù)
設計老師Sterling Toppings是這個CAS活動的指導老師:
“和11年級的學生們一起在靈巖山撿垃圾,對作為老師的我來說,是一次開闊眼界和鼓舞人心的經(jīng)歷,因為我能夠親眼目睹我們的學生如何從對環(huán)境的關心發(fā)展成團隊努力,從而對當?shù)禺a(chǎn)生積極的影響。” 很多路人注意到學生們的努力,大家要么討論起環(huán)保的重要性,要么加入我們的行動。雖然一邊爬山一邊撿垃圾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但學生們保持著良好的幽默感,并在之后對這段經(jīng)歷進行了積極反思。”
同學們的“反思”還在各自進行中,周一說:“每個人的反思,一定都會特別有意思。”
這大概也是CAS的初衷:通過實踐,追求“知行合一”,讓學生們成為獨特的個體;通過合作與服務,讓學生們逐漸認識到自己與他人的關系,體會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
靈巖山的垃圾問題,也許由來已久,但是同學們相信一定會得到改善。至少他/她們,肯定不會放棄。
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海歸人才子女學校報名、校園參觀及了解招生動態(tài),請: ,或通過下方報名通道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