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統一學習專線 8:30-21:00
來源: 北京市朝陽區致知學校 編輯:佚名
1991年,北京順義國際學校引進IB課程到中國,目前已經有30多年了,北京開設IB全學段的學校也走過了10多年的歷史。
竹媽身邊有很多親歷過IB小學和中學的家長。如今,他們分布在北京各個IB或非IB學校,作為親歷過IB課程的一代家長,關于IB,大家有很多快樂的回憶,也有很多的焦慮和擔憂。
IB課程從理念到教學,給孩子帶來的教育體驗,令當初選擇IB課程的家長都很欣慰,但是一代IB課程給孩子留下的一些問題也確實令家長感到擔憂和焦慮,小學和中學家長關于IB課程分別都有自己的三大焦慮:
IB小學真的不教基礎知識嗎?
IB小學跟公立小學畢業的孩子有很大差距嗎?
IB小學全科老師水平水平行不行?
IB中學的數理化,靠外教真的教不好嗎?
IB中學要求的閱讀廣度和深度怎么達成?
IB課程適合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嗎?
此前,竹媽的“真問真答.直面校長”直播間邀請到了在IB老牌學校有10多年管理經驗的張曄校長來跟家長們一起探討關于IB家長焦慮的那些事兒。
【點擊北京市朝陽區致知學校】
張曄校長在北京老牌的一所IB學校有十多年的管理經驗,帶領學校小學和中學團隊拿到IBPYP和MYP認證,三年前受邀帶領一個新的團隊創辦了北京致知這所新的IB學校,并且用15個月的時間拿到了IBPYP認證。
張曄:北京市朝陽區致知學校創始校長、總校長,北京師范大學文學學士、美國工商管理碩士。具有20多年K-12學校管理經驗,深耕國際教育多領域,熟諳各種國際課程。
這場代表IB家長跟IB校長的對話,把IB家長焦慮的幾個話題都逐一了剖析,張校也把她自己總結的關于IB學校的管理經驗、走過的彎路毫無保留的分享給了大家。
IB課程有什么優勢?適合什么樣的孩子?
竹媽:為什么對IB課程情有獨鐘,您認為IB課程有什么優點,適合什么樣的中國孩子和家庭?
張曄:北京開設IB全學段的學校只有5家,致知是第6家。我之所以堅定不移地選擇IB課程體系服務中國及國際教育需求的家長,基于以下考慮。
第 一,從IB的起源來看,雖然當初是為解決國際間流動人員子女的教育問題,但是課程本身廣泛吸收了許多發達國家主流課程體系的優點,立意比較深遠,注重培養孩子的全球視野,培養孩子有更大的格局,重視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其次,IB課程強調培養終身學習者,經過IB課程的學生,可以培養熱愛學習的態度,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支撐他們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
第三,IB課程強調理論實際,學以致用。IB這種學習模式從解決現實問題的角度出發,比較容易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引發主動學習。
IB課程創辦50多年來,已經在全球150多個國家5000多所學校獲得認可。2018年開始,日本已把IB的DP課程作為日本高中的國家課程,在所有的公立學校私立學校里面推行,這也足以說明IB課程是一個非常好的課程體系。
如果家長認可IB的核心教育理念,IB課程就適合這樣的家庭和孩子。
IB在中國實踐20年,有哪些挑戰、問題?
竹媽:IB在中國的實踐有哪些挑戰、問題,走過哪些彎路?
張曄:中國先引入的是IBDP課程,一直到2010年,我們才開始陸續引入IB小學和中學項目。
IB課程具體實施的挑戰是:非常依賴于學校整體系統的支持以及教師的培訓;同時IB課程如果要達成好的效果,需要老師和學生之間有非常緊密的互動。
中國開始引進IB課程的時候,主要的問題有兩個:一是為了追求原汁原味,全盤照搬,沒有結合中國學生的特點和中國家長的訴求。
第二個問題就是過于依賴外籍教學校長和外籍老師,但是外籍教學校長和老師有語言本身的挑戰,對中國學生了解也不足。
經過10多年的實踐和發展,現在IB教育在中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國的IB老師也在不斷學習和成長。
致知學校,作為2020年新創辦的IB學校,我們總結了IB課程在中國落地過程中走過的彎路。我們在教學、師資、課程等方面做了一些調整,既能夠讓中國學生習得IB課程的精髓,掌握應有的學習技能、培養好的學習態度、習慣,同時把中國國家課程的學習內容和目標與其有機結合起來。
關于IB小學的三大痛點
IBPYP課程覆蓋3-12歲,也就是我們說的幼兒園和小學階段。PYP課程本身創立也比較晚,1997年才創建(DP1968年,MYP1994年)。
PYP課程包括:
五個發展要素:概念、技能、態度、行動、知識
六項跨學科主題活動:我們是誰?我們處在什么時空?我們如何表達自己?世界如何運轉?我們如何組織自己?共享地球。
六組學科:語言、數學、社會、科學與技術、藝術、個人/交往/體育。
五類技能(IBPYP、MYP、DP都包含這五個技能):思維技能研究技能溝通技巧社交技能自我管理技能。
IB小學痛點一:孩子上學開心、快樂,但是學不到基礎知識
竹媽:讀IB小學的孩子還是相當開心、快樂的,但是家長卻擔憂孩子沒學到應有的基礎知識,這是一個事實還是一個誤解?
張曄:這是很多家長對PYP探究式教學的理解誤區。IBPYP從來沒有說學知識不重要,也從來沒有把知識排除在學習之外,基礎知識是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是PYP運用了不同的學習過程和方法,讓孩子達成對知識的理解。
開心、快樂是PYP學生享受探究過程的狀態,并不意味著學習是無目的和無要求的。
相反,探究課堂對孩子的要求更高,學生在探究主題中要掌握的不僅是知識,還有概念、技能、態度、行動,同時要通過各個學科的知識去解決問題。
PYP階段通過六大探究主題,覆蓋六大學科:語言、數學、科學、社會科學、藝術、體育和社交。
致知學校,按照IB的課程框架和要求,與中國國家課程要求掌握的基礎知識做了對應,對六大學科都制定了嚴謹的課程內容和教學標準。
只是,IB小學不是一上來就開始教孩子某一個知識點。知識點什么時候學?怎么學?通常會先設置一個孩子感興趣的問題,在老師的帶領和牽引下,引導孩子通過學習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去解決問題。
PYP這種探究式學習方式會激發了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學生的知識不會局限于為某個考試而學,而是為解決真實問題而學習。
IB小學痛點二:跟公立小學比,IB孩子的基礎知識不扎實?
竹媽:IB小學雖然能夠培養孩子技能,一些家長還是覺得孩子知識不夠系統、扎實,尤其是跟公立學校比,您怎么看這種對比?
張曄:家長對“知識”不扎實的印象,更多的集中于基礎知識,比如語文的字詞、背誦,數學的解題套路、英文的詞語和語法等,通常采用分科教學,知識點傳授為主。
傳統課堂也會用更多的時間來訓練有“標準答案”的題目,的確會讓基礎知識很扎實,這與標準化的考試是掛鉤的,但學生的學習也很容易就被限定在這種模式中,很難有自己的思考和表達
與公立校相比,PYP老師在評價學生時也不會只關注基礎知識的評估,評估結果也并不僅僅取決于考試成績,尤其是一次期末考試成績。
PYP的評估是多元的,評估的方式有形成性評估和總結性和評估;一個伴隨著學習的過程,一個是進行總結性的展示。
評價標準主要是學生是否能達到某項學習預期的標準。這個標準既包括PYP每個學科在每個學段的目標,也包括國家課程標準。
PYP的評估是多維度的,不是單一維度的,學生上課參與度、團隊合作中的溝通與交流,完成各項任務時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否有創新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都會成為評估的一部分。
PYP的評估更多地聚焦在孩子縱向的成長,不是為了橫向比較。評估的目的是學生和老師持續對學習進行證據收集、分析和反思,為下一步的學習進行有針對性的準備。
每個學校在PYP課程框架體系下都有自己的教學內容設計,學習進度和順序沒有辦法完全對標公立學校,單純地跟公立學校的孩子比較某個學科的成績、學習進度并沒有意義,畢竟PYP學習內容和評估方式與之完全不同,不具有簡單的可比性。
家長對于標準化“基礎知識”的過分關注和焦慮之前,要理清一個思路:小學階段對孩子整個學習生涯來說,什么是更重要的?是基礎知識點的掌握,還是學習技能、學習態度、思維方式的培養?
IB小學痛點三:小學全科老師行不行?能保 障教學水平嗎?
竹媽:IB課程的教學對老師的依賴是十分嚴重的,PYP階段全科老師對老師的挑戰和要求也很高?如何保 障老師具備全科教學水平?
張曄:IB課程的確對老師要求很高,先要求老師自己必須保持終身學習的態度,同時IB課程是一個開放的學習社區,鼓勵相互的學習和探討,每年我們也會給老師提供IB的官方培訓,包括線上和線下的。
另外,在致知學校的PYP階段,我們并不是小學全科老師教所有學科。我們每個班都有一中一外兩個全科老師,中教老師和外教老師一起合作備課,當然我們的中教老師都是Bilingual(雙語的)。
中教和外教老師一起制定共同的教學目標,但兩個老師的分工有所不同。中國老師圍繞探究主題來教授中國國家課程中涉及的基礎知識部分,中國老師會把每個年級的知識點拆開來融入到這六大探究主題里面,這樣就會讓孩子感覺他們學到的知識都是有用的,從而建立對學習的興趣;外教更多是在探究主題中培養孩子的學習技能、學習態度和思維習慣,同時建立一種跨文化交流的環境和氛圍。
我們所有老師我們都會給他們培訓,要有全科的意識。當然這對老師是有挑戰的,他既要把我們中國的國家課程吃透,了解中國的孩子們如何學習數學和中文,還要要掌握IB這套探究式的教學方法。
IB中學家長的三大痛點
從小學升入中學,由于MYP課業的廣度和深度都增加,后面有要銜接更具挑戰的DP課程,家長普遍也更焦慮一些。這些年IBMYP家長最憂心的幾個點就是:
MYP的數理化知識不成體系,外教教不好。
閱讀和寫作的廣度和深度不夠,不能支撐標化考試;
青春期孩子情緒變化太大,家長束手無策。
IB中學痛點一:MYP數理化,知識不成體系?外教水平不行?
竹媽:MYP只有一個課程框架,如何在這個框架下設置理科課程和教學,解決家長對MYP數理化教學不扎實,知識不成體系的擔憂?
張曄:數理化我們使用國家課程來夯實IBMYP的框架,國家課程不僅有課標,還有教材。中教老師按部就班把每一個知識點都會講到,知識層面不會有遺漏,而且從深度上進行延展,他們也是雙語的老師,外教對數理化主要從廣度上、語言上進行教授,開闊孩子的思維方式與方法,還有用知識來解決問題的這一部分的教學。
我們的孩子是中國人,我們不能夠因為孩子英文的語言學習上還沒有達到那么高的程度,就降低數理化學習本身的深度,既然我們是雙語學校,我們就配備了同等量級的中教和外教同時教學,解決過去純外教教學數理化不深入、不扎實的問題。
IB本身并不強調一定要用英文教授,IB的精髓是幫助孩子建立起學習態度,培養認識世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竹媽:疫情之后,家長還是越來越擔心學校的外教水平,你們如何管理外教水平?如何看待外教在國際學校的價值?
張曄:致知學校對外教對的要求,先必須要有教師資格證,這個硬性標準是最基本的條件,也是一個門檻。
其次,從選拔外教的的角度來說,我們最看重的是他是否真心熱愛教育**。只有老師真正的熱愛教育,理解并且尊重中國學生,才能把他們擁有的教學技能落地。
至于他的學歷、教育背景甚至**背景并不是最重要的。
外教也需要不斷學習和成長。坦率來說,外國老師的培養體系和中國老師是有很大差距的。他們來到我們這樣的以中國學生為主體的國際化的雙語學校,我們會要求外教老師跟中國老師進行教學上的研究、互動、合作。外教跟中教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發揮他們的價值。
最 后,大家看待外教的心態要平和一些。外教帶給孩子最重要的是語言環境,以及在語言學習背后的文化,國際學校給孩子創造了一個小的生態,在這個生態里面有不同文化的差異,孩子在這個生態中去習得一些跨文化的東西。
當然,外教對學生個體的尊重和關注,是外國老師帶給中國老師的積極的影響,因為我們傳統觀念中對老師和學生的角色有既定的認知。
至于說教學,外教確實不一定比中教教的好。中教老師對孩子的幫助和優勢是非常明顯的,比如對于成績的提升,中國老師是有優勢的。
雙語雙文化的中國老師未來會在雙語學校對孩子們產生深遠的影響,而不是外教。越來越多的家長也已經在這點上跟我們達成了共識。
外教不可缺,但依賴外國老師給孩子學習帶來決定性的影響,是要劃問號的。
竹媽:中教老師開始在越來越多的國際學校發揮核心價值,但是IB學校確實對老師要求比較高,如何管理這些雙語老師的水平?
張曄:我們選擇雙語中教IB老師最重要的標準有兩個。
第 一就是老師對于新的教育理念、新知識、新技能接受和擁抱的程度,那種沒有什么激情,喜歡按部就班做事的人是不適合做IB老師的。
第二就是老師自己是否擁有強烈的學習愿望和學習能力。在IB課程體系中,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大家都是學習者。在當下這個時代,老師并不一定是知識的傳授者,孩子如果想學習,有很多方法去學習,我們也給他們提供了很多機會和資源。對IB老師來說,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更重要。我們也給老師提供了各種維度、各種方式的教研學習的途徑。
IB中學痛點二:MYP階段閱讀和寫作如何做好廣度和深度?
竹媽:MYP階段閱讀訓練也十分重要,如何提升孩子的閱讀廣度,同時具備一定的做題能力,以支持未來應對DP階段的課程和標化考試?
張曄:整個的IB體系是一層一層的上升,幫助孩子未來讀大學的時候做好準備。
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是非常關鍵的駕馭大學學習的基礎技能。
MYP階段,我們每一個學科都有閱讀和寫作訓練,比如數學、體育與健康、個人與社會(社科)、藝術等,每個學科都包含一定的閱讀和寫作任務,這兩項技能在學習中會得到自然而然的發展。
我們根據根據學生水平對每個年級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每個層的學生的任務不同,但都會安排適合他們級別的閱讀訓練。
我們還有一些專門的閱讀工具來提升孩子的中英文閱讀分析能力、標化考試能力,比如Achieve3000,可以根據學生Lexile(藍思值)水平給學生智能推送文章,每一篇閱讀都會有相應的題目,針對8大閱讀技能進行反復訓練。標化考試中閱讀所占比重較大,長期閱讀訓練的結果會直接反映到學生的標化成績當中。
通過大量的閱讀,學生們會分析文章使用了哪些技能,然后再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閱讀和寫作相輔相成。
IB中學痛點三:青春期孩子情緒波動大,學校有什么好辦法?
竹媽:中學階段的孩子進入青春期,這對家庭和學校來說都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學校從哪些方面關注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和情感
張曄:青春期是每個孩子都必經的過程,重要的是我們需要給到這個階段孩子足夠的、發自內心的尊重和空間,讓他們的情緒得到釋放。在致知我們通過兩個層面來解決這個問題。
第 一個層面:我們在學校營造一個讓學生感受到安全、被支持的大環境。不管他們遇到什么樣的困難,找任何人,無論是班主任、學科老師、自己的導師,還是校長團隊,都有非常方便的溝通渠道,也都都會得到發自內心的關心和支持,這在我們致知已經形成了一種文化,讓孩子隨時能夠找到他想交流的人,并隨時給到他們支持。
第二個層面,要有方法落地執行。我們學校就有專門的社會情感學習技能項目SocialEmotionalLearningSkill,這個也是IB課程的五大學習技能之一,致知學校則是引進耶魯大學情商教育中心的RULER項目,成為該中心授權實施RULER項目的中國國際學校。
全校老師,包括非教學員工都要接受SEL培訓。這樣,所有教職員工,大家處理學生問題的時候,會用同樣的方法。對孩子的情緒和變化會有所覺察,并迅速做出反應。
我們每個班有一中一外班主任,一男一女,會關注孩子的日常情緒。同時每個孩子還有專門的導師,每周至少一次的談話可以讓老師洞察孩子的心理變化。
此外,學校配備心理老師,孩子有不痛快不舒服的負面情緒,可以馬上找到心理老師進行一對一溝通。
RULER項目第 一個R是Regulate,即“調節”。我們教導孩子有情緒是正常的,如何認知不同的情緒,以及跟孩子一起去分享和化解不同的情緒。在當下的社會環境當中,如果能夠讓孩子的心態平靜下來,有一個平和的心態,對學習是最重要的支撐。
我們每天早晨課前15分鐘,老師會帶著孩子一起整理情緒,帶領大家整理當下的狀態、情緒,讓大家準備到相對比較好的狀態來開始一天在學校的生活。 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于北京市朝陽區致知學校,僅作分享之用,若有問題請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