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自信心
很多人害怕演講,就是因為自信心不夠。我說演講會增強自信心,是不是挺矛盾的?當然不是。
好的演講,就是自信心的表現。而練習演講的過程,就是不斷增強自信的過程。
自信心似乎不是與生俱來的,更像是后天練習獲得的一種能力與品質。
演講能力也是可以一點一點地提升的,而這個過程是需要自信的提升與反饋的。當你今天掌握一個演講技巧,而運用之后自我感覺不錯,你就獲得了一分自信。
藝萌是一位動物器官移植研究的專家。她曾經無數次拒絕了學術演講的機會,不是因為專業能力不夠,而是當眾演講的自信心不夠。她跟隨我學習演講三個月后,鼓起勇氣接受了一次有200人的學術交流演講,結果非常的棒,她完全被自己超常的表現感動了——原來我是可以表現得非常好的!
因此,你不要擔心自己害怕演講,當你開始學習演講時,你就開啟了自信增強之大門。
增強邏輯思維能力
演講可以喊口號,但不能僅僅是喊口號。
演講可以講故事,而且只有講好故事才更容易感動聽眾。
演講可以講道理,如果沒有道理可講,聽眾一定會把你轟下臺去。
但是,上述這一切,都離不開邏輯。
邏輯是什么?就是演講的框架,就是演講的順序,就是素材的關聯與整合,就是分散的各種觀點組成的連貫之弧。
沒有邏輯的演講,對于演講者自身來講是一場災難,你自己根本無法把事先準備或者只是想到過的觀點與素材進行有效的整理,仿佛一腳踏進一片沼澤地,簡直寸步難行。
對于聽眾而言,沒有邏輯的演講恍若被帶進了迷宮,不知道講者要把自己引向何方,也不知道出路在哪里,在每一個路口都感到迷惑、迷茫,而最終的選擇是——讓你自己廢話連篇吧。
因此,學習演講,必須邏輯思維,每一次練習,你都必須把素材與觀點進行取舍、組合、排序,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當你完成了這樣反復多次的練習之后,邏輯的能力成為一種習慣,正式的演講也就可以輕松駕馭。
提升抗壓能力
一對一的聊天,很多時候是沒有多少壓力的,除非對方是位高權重領導、腰纏萬貫富豪、學富五車專家、兇神惡煞壞蛋;而且,如果對方是一個友善的人,他往往也會通過言行來幫你放松,減緩壓力。
在公開演講的場合,聽眾通過都不會如此的配合與友善,甚至會故意給演講者制造壓力。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說,一個人能夠面對多少人,就代表著他有多大的成就。
面對的人越多,你的壓力就會越大。公眾演講首先就是挑戰你的抗壓能力。如果你在公眾面前沒有表現出你的氣場,聲音太小,結巴磕碰,手足無措,舉止慌亂,聽眾一定會把你視為小丑。雖然他們對你也不會有什么惡意,但是那無心的嘲笑一定會讓你無地自容。
演講,就是氣場的對抗。而演講練習,就是訓練你的氣場,增強你的氣場。
提升心理認同力
演講并不是簡單的單向溝通。演講其實也是一種對話模式。
如果你把演講視為可以不分對象、無需了解對象的照本宣科,那你就大錯特錯了,一定會遭遇非常痛苦的體驗。
黃勇是一位初入行的培訓師,給一群公費起來的學員講授禮儀。可是那些學員并非自費學習,因此并不自愿學習,雖然黃勇非常地賣力,內容也十分的專業,但是并不能獲得學員積極的反饋。
你可以批評責怪那些學員嗎?不可以。如同營銷當中所講的“顧客永遠是上帝”一樣的道理,學員永遠沒有錯,聽眾永遠都沒有錯,錯的是演講者自己。
演講時,如果演講者沒有同理心,你永遠無興趣關注聽眾,不知道他們的來歷,不知道她們的問題,不知道他們的需求,不知道他們的痛點,更不會用心去尋找與他們建立連接的方法,選擇最合適的表達方式,從而走進他們,讓他們自動接受你所講的一切。
一個優秀的演講者,一定是最懂得聽眾的人。
提升應急應變能力
演講當中經常會遇到一些突發的狀況,完全超乎你的預料,如果你不能馬上的應對解,那將會出現非常糟糕尷尬的局面。
赫魯曉夫曾經在一次演講中,指出許多人在斯大林時代不敢發表反對意見。聽眾席里不知道誰高喊一聲:“那時候你在哪里?”一時間氣氛很尷尬。赫魯曉夫憤怒的大喊一聲:“誰在問?”沒有人敢站出來。沉默一會兒,赫魯曉夫平靜地說:“那個時候我就在你現在的位置。”
我曾經在西南大學的一次演講上說,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話音剛落,坐在后排的一個學生站起來大聲地說:“我不贊成你的觀點,我認為上帝是不公平的。”現場有人哄笑起來,更多的人也想看我的笑話。我張嘴就回了一句:“也許你遇到了上帝,和我不是同一個上帝。”掌聲馬上響起來,多年后,我都為自己當時的神回復感到欣慰。
不論遇到任何設備的、環境的、人為的突發狀況,你都必須臨危不懼,處變不驚,用幽默,用急才,有效的化解,即使不能出彩,但也不能減分。
提升語言組織能力
演講雖然有演的成分,但是最終還是要落實到講。而所謂的講,得具有非常強大的語言組織能力,尤其是即興脫稿演講。
絕大多數人,都害怕別人突然發難,叫他在某個正式場合發表意見。如果是小型的座談,還可以推辭說讓別人先講。如果是稍大型的正式場合,簡直就是災難降臨。
據我研究,絕大部分人害怕公眾演講,無外乎兩大原因:一是缺乏或者沒有公眾演講的體驗,也沒有公眾演講的訓練。沒有經歷過的事情當然會有恐懼。另一個原因是不知道如何去快速組織語言。
組織語言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打開思路,找到素材,明確觀點。一個是將這些素材與觀點,進行有效的整理組合。前者是關于內容的,后者是關于形式的;兩者合起來就是:有話說,說清楚。
我在多年的演講口才訓練當中,把提升學員的語言組織能力放在了首位。雖然大多數人來學習,都是因為害怕講話,但正如前面我所講,害怕更多是因為無法組織語言。
我所發明的“鉆石法則”,對于即興脫稿講話如何快速的激發思路,組織語言,是一套非常有效的工具。
掌握并熟練運用鉆石法則,你會發現,演講其實是一件很簡單而且令你特別享受的一件事情。
情緒管理
學習演講要實現三個掌控:情緒掌控、肢體掌控和思路掌控。因此學習演講的過程,其實就是對自己的情緒掌控的過程。一個優秀的演講者,必定是一個優秀的情緒管理者。
從演講來講,情緒管理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對自己的情緒的管理,一個是對聽眾的情緒的管理。
對自己的情緒管理又分兩個方面:消除緊張的情緒和讓情緒具備表現力。
我的訓練課堂上有一個橫幅一一“今天在講臺上出丑明天在人生的大舞臺上出彩。”每當有學生在臺上表現欠佳,陷入緊張時,我都會提示大家,看一看這條橫幅。
學習演講其實是一個脫敏的過程。由于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參加過演講訓練,或者過去在生活工作中很少有機會演講,因此對于演講這種行為,容易出現過敏表現一一緊張。我不斷地鼓勵學生上臺出丑,體驗緊張,最終就會適應而不再過度敏感,表現淡定。
演講者自我情緒控制的另一個方面,就是讓情緒具備表現力。演講者并不是一個機器人,而是有血有肉的生命體,因此對于演講的內容,必須通過有情緒的肢體和聲音予以展現,如果肢體僵硬或者沒有肢體動作,而且聲音平淡,毫無感情,再重要而正確的內容觀眾也都會失去興趣。
一個優秀的演講者,除了管理好自我情緒,還要管理好聽眾的情緒。而且,自我的情緒管理,最終也是為了實現對聽眾的情緒管理,只有這樣才能達成演講者和聽眾之間的共鳴共情。
人際關系改善
學習演講,其實也是個人人格修煉的過程,是一個人不斷增強自己魅力的過程,而最終獲得更多的人的喜歡。
當今社會,很多人都希望擴大自己的人脈圈,建立更加廣泛的人際關系,結交更多更優質的朋友,但是他們的做法往往是錯誤的。比如,一見面都沒聊兩句話,卻急迫的想去加別人的微信;或者在微信群里邊到處去加好友;又或者自己建一個微信群,拉些人進來,又叫別人再拉新的人進來。
但是很多人忘掉了一點,你想跟別人成為朋友,但是你有沒有資格或者有沒有魅力,讓別人愿意跟你成為朋友呢?
演講怎么會改進你的人際關系呢?因為通過演講,你懂得了自省,你可以從聽眾的反應,發現自己的弱點和短板,當然也發現了自己的吸引力何在。由此你也會懂得,通過增強自己的吸引力來贏得更多的朋友。當你了演講,甚至很多時候不需要你主動出擊,都有很多你希望結交的人主動成為你的朋友。
當你在公眾演講了這種情景當中,都可以做到魅力四射、游刃有余,而私下的人際交往豈不是小菜一碟?
節省時間成本
馬云今天的成功,幾乎沒有人會否認他超級演講能力的功能。
富蘭克林說“時間就是金錢”,而公眾演講是節省時間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一對一的溝通固然很重要,甚至重大的事情必須做一對一的溝通。但是一個商人、管理者、政治領袖,必須一對多的溝通,也就是面對一群人發表演講,甚至還必須通過大眾傳媒發表公眾演講。
最近些年,出現了一種所謂的會議營銷。會議營銷雖然被一些傳銷團伙、詐騙團伙所利用,但是通過會議集聚一大群人,以演講的方式,推銷產品、推銷思想、推銷夢想,都被那些古往今來的企業家、宗教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一直在運用。
如果你希望快速的推銷自己的產品,你覺得是一對一的推銷,還是一對多的推銷——也就是通過演講的方式,來得更快呢?
掙到更多的錢
不知道是哪一位名人曾經說過:“最重要的話要放在最后說。”
現在我要說最重要的話,也就是學好演講的好處是,掙到更多的錢。
前面第九個好處講到節省時間成本,其實也關乎到錢,但那是從時間的角度來講,講的是掙錢的速度。
一個公司的技術總監,年薪50萬。他的手下管了三個技術部經理,年薪分別只有10萬。如果講技術實際的操作能力,這個總監沒有辦法分別和三個技術經理比,但是,為什么他一個人的年薪會高過三個人年薪的總和呢?
我對于成功,有以下兩個公式:
小成功=能力+勤奮+機遇
大成為=(能力+勤奮+機遇)x演講口才
如果用前邊那位技術總監的收入來說,他的年薪相當于一個技術經理的5倍。也就是說因為他具有演講口才能力,所以他的年收入有了倍數增加甚至幾何級數的增長。為什么老板愿意給他這么高的工資?因為他能夠組織開會,因為他能夠代表公司對外發言。
演講的重要性
發布時間:2023-08-31 08:44:42 已幫助:人 來源:大連含章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