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架上繪畫是藝術大勢所趨嗎?
發布時間:2022-11-15 16:32:28 已幫助:人 來源:大連老鷹畫室
對于重返架上繪畫這個問題是現在關于繪畫是否已死的一次討論,在以后的繪畫中會不會更好,小編最近也總結了一些問題,接下來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重返架上繪畫是藝術大勢所趨嗎?
近日,《日報》刊發“重返架上繪畫是藝術大勢所趨嗎?”拋出在當今是關于繪畫是否已死的一次討論,話題緣自中央美院美術史教授邵大箴在一次采訪中的發言:當代繪畫需要有思想和批判性的觀念,但在未來的繪畫中,這樣的觀念更需要用手工的高超技藝去表達,“繪畫回歸”可謂大勢所趨。
從19世紀攝影術誕生對繪畫產生沖擊,到20世紀初杜尚的現成品登場,再到今天裝置、行為、影像等各種當代觀念藝術大行其道,曾經刻著“手工”、“技藝”之烙印的架上繪畫被看成是滯后的藝術,處境尷尬,然而觀念當道,作為傳統“手藝”的架上繪畫該如何找尋新的空間?藝術圈批評家、網友各抒己見。
藝術批評家、《美術》雜志執行主編尚輝:我非常贊同邵大箴先生提出的“繪畫回歸”,這不僅是對中國人說的,也是對世界藝術界說的。雖然回歸的現象在世界范圍內還沒看到更多的跡象,但“藝術發展應該回歸繪畫性”。繪畫藝術作為人類文明創造的重要成果,不能放棄繪畫藝術自身發展的可能性,不能因為有了當代藝術就取代繪畫的樣式。隨著時間的發展,人們會認識到,機械成像的圖像泛濫,后還會重返繪畫的手工性。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應該呼喚、保留、堅守繪畫的當代性創作。
網友:藝術的發展規律在西方表現得比較超前,中國架上繪畫回歸將是未來的主流,毋庸置疑。
網友:當今科技的迅速發展直接影響到了藝術的方向,依靠科技呈現藝術的形式不可否認,也有許多優秀的作品。但只不過是又多了一種表現藝術家思想的方式并被人們接受,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后也會有更多的藝術形式出現,但并不能說“手藝”這種藝術形式被取代。“手藝”并沒有死亡,至少在現在這種社會價值觀下還具有它的生命力,并且它的價值比以前更為重要。
藝術批評家、策展人徐子林:“繪畫死亡論”不是說繪畫真的死亡,從古典寫實、浪漫主義、寫實主義到印象派、后印象派,再跨越到現代主義,從壁畫、木板畫、布上油畫、波普的絲網版畫到現在的電腦繪畫,繪畫總是以不同方式新生,但繪畫的影響力逐漸衰弱,這是事實。今天的藝術更是一門思想,形式寬泛,繪畫已然無法承載今天的表達。
網友:繪畫的承載能力有限,現在的很多當代藝術家對各種科技、材料的運用熟稔于心,能實現比繪畫更好的效果
網友:藝術應順應時代的潮流,就像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一樣都符合自身時代的文化發展方向。繪畫也一樣在繼承和創新中不斷完善,未來的繪畫只不過表現形式有所不同。